强监管下的新氧欲私有化,医美行业下一步:乱象丛生转向“胜者为王”
2021-12-23 11:45:54
  • 0
  • 0
  • 0
  • 0

11月22日晚,新氧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收到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金星于2021年11月22日发出的初步的、不具约束力的建议书,这也意味着新氧或要转为私有化。

爱美之心和颜值焦虑催化下,医美行业整体发展增速不减,但行业利润分配正悄然发生变化。资本市场上,医美企业也启动调整。

新氧意欲私有化并不让人意外。上市两年,作为国内最大的医美互联网平台,新氧价值并未受到二级市场认可。行业的监管加重下,从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第一股到萌生私有化的想法,新氧经历了什么?

收私有化要约,业绩几何

据了解,新氧于2019年5月2日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互联网医美平台第一股”,彼时IPO发行价13.8美元,上市首日股价大涨31.88%至18.21美元,市值达18.23亿美元。

虽然公司业绩保持增长,但股价演绎了上市即巅峰,在2019年5月22.8美元/ADS后一路下跌。今年以来,相较比13.8美元每股存托凭证的发行价,截至11月26日美股收盘,跌了64.09%。

跌跌不休的股价跟新氧的业务表现分不开关系。2020年,新氧的营收增速跟净利润双双暴降,营收增速由2018年的138.03%降至2020年的12.45%,净利润更是暴跌96.71%。在今年前三季度,虽然相比于2020年已经有所回暖,但仅1590万的净利润与2019年同期的的1.07亿元差距依然相当明显。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此时新氧选择私有化主要原因在于医美赛道受到严管,公众持股者由于强调短期的收益,会对这些“不利因素”比较看重,故此导致企业价值被低估。而如果私有化,接管投资者由于掌握更多的信息,会比公众持股者更了解公司的价值,因而存在被重新评估的可能。

镜面商业认为,“颜值经济”下崛起的新氧,市场空间很大,但问题也很多,可以说这是机遇与风险并存。乱象不断的医美行业,自然也成为监管的一大重点,无疑也加剧了新氧的发展挑战。

明星扎堆起诉,“麻烦”不断

2019年5月,新氧以垂直医美平台身份亮相资本市场,成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不过,在这迅猛的发展势头之下,新氧也难以避免被负面事件缠身。

2019年7月,多家媒体曾报道称,入驻新氧App平台的部分医美机构,存在涉嫌销售违禁肉毒素等药品的行为。尤其是今年以来,新氧的路更加不顺,其中包括被爆出华晨宇等多位明星更是扎堆起诉新氧,主要针对新氧公众号文章中使用明星照片引起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

360截图20211222111445832.jpg另外,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8月,市场监管总局就医疗美容广告管理办法等起草征求意见稿。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医美广告投放被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对宣传制造“容貌焦虑”、诊疗效果或者对诊疗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证性承诺等九大情形予以重点打击。

医美广告的严监管可能导致的利润下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潜在的被监管处罚的可能性。要是公司依然在二级市场交易,如果因为夸大或虚假宣传等问题受到监管处罚,基本都要公示,对公司形象不利。

镜面商业认为,为了中国医美产业更健康的发展,现阶段的整治是无可避免的过程,但公司可以将自己可能受到的损害最小化。所以,规避监管风险,可能是新氧寻求私有化退市的原因之一,而现阶段监管对平台影响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是医美互联网平台不被看好的原因之一。

医美群雄崛起,胜者为王

由于进入门槛比较低,且医美行业的加速发展的同时乱象丛生,鱼龙混杂,“假医生”、“假药”、“无资质的整形机构“等导致的悲剧事件时有发生。

在留意监管风向的同时,投资者亦应当重点关注的是,虽然医美行业常常被贴上“暴利”的标签,但产业链上下游的利润率其实非常悬殊。我国医美渗透率的确比美、韩等国家低,还有发展空间,但没有必要用贩卖焦虑让市场畸形增长。现在是时候回归理性了。

对于医美互联网平台,与其靠贩卖焦虑挣中介费,不如把营销费用挪去做研发,或者利用于产业上下游各路正规军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开拓业务范围,建立长期盈利和增长能力,这样才可能被投资人长期看好。

镜面商业认为,无论如何,中长期来看,新氧平台还有诸多变数。往好的方向变化,此时的估值明显偏低。但资本市场又是残酷的,投资者信心若不足,用脚投票,创始人也不能着急。

目前,新氧能否成功私有化尚且是个未知数。而未来新氧的走向如何,恐怕仍需交给时间来证明。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