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被罚,屈臣氏未来难期
2023-04-12 12:59:53
  • 0
  • 1
  • 0
  • 0

众所周知,屈臣氏是一家国际零售和食品制造机构,在早期以铺设屈臣氏门店扩大品牌效应,开展美容产品、化妆品、日用品等零售业务,在零售业务的稳步增长中门店数量持续增加,屈臣氏的布局进一步扩大,在中国拥有4100多家门店,业务遍及24个国家/地区。

新零售狂风席卷,老零售玩家屈臣氏处于市场阵痛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二连三被市场监督局行政处罚。近日,武汉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汉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263元。北京屈臣氏个人用品连锁商店有限公司东城第四分店因经营未备案化妆品,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被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6万元。

屈臣氏频被爆出负面新闻,零售帝国未来难期?

负面新闻缠身,口碑遭遇滑铁卢

近日,宣称92%芦荟胶实际只有0.41%,武汉屈臣氏被罚,被指虚假宣传。今年内,屈臣氏两次被处罚。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屈臣氏的投诉竟多达11849条,其中投诉多集中于“产品质量问题、卖假货、退款难”等问题上,屈臣氏作为零售品牌,投诉数不胜数,口碑下滑。

2022年1月份,1分钱面膜事件让屈臣氏口碑遭遇滑铁卢,甚至“声名狼藉”。2022年1月屈臣氏在美团发起1分钱购买优惠活动,线上下单线下提货,但门店以缺货为由不予兑换,“戏耍”消费者。而后,屈臣氏直播间内主播大骂消费者“就为了一分钱的东西,像疯狗一样咬人。”“我的直播间,我想踢就踢。”一时间,屈臣氏的品牌形象“荡然无存”。

镜面商业认为,屈臣氏作为零售帝国以门店扩张来扩大品牌效应,但是屈臣氏的投诉量逐年上升,1分钱面膜事件让多年精心建立的品牌形象轰然倒塌。作为直面消费者的屈臣氏,售后服务“若隐若现”,引发众多消费者吐槽。将消费者抛之脑后的品牌难有未来可期。

线下门店饱和,营收逐年下滑

屈臣氏以扩张门店为打法,快速席卷中国市场,当一二线城市饱和之后,将目光转向下沉市场,门店可谓“遍地开花”。狂奔之下,屈臣氏的线下门店趋向饱和,甚至出现“闭店潮”,中国地区门店数由2021年的4179家减少至2022年的3836家,关店数达343家。

屈臣氏的营收并没有因为门店的扩张得到增长,相反,营收逐年下滑,业绩增长放缓。2015年,屈臣氏在中国门店的销售额下降了5.1%,2016年全年营收下滑了3.8%,2017年,屈臣氏销售额继续下滑4.3%。2020年屈臣氏利润下滑幅度高达39%。屈臣氏2022年全球总收益为1490.14亿元,同比下滑2%;EBITDA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为125.69亿元,同比下滑11%,中国市场收益为154.42亿元,录得近5年来最惨业绩。

镜面商业认为,屈臣氏的线下门店已经饱和,试图用门店扩张来加大营收的打法已经不可取。门店扩张带来的经营成本上涨,加之近年来电商直播崛起流量之争进入后半场白热化阶段,屈臣氏仍以线下门店的扩张使得业务增长乏力,焦灼的屈臣氏也迎来了“中年危机”。

品牌老化,转型艰难

屈臣氏是传统美妆集合店的代表,近年来,屈臣氏缺乏拳头产品,品牌逐渐老化,与年轻的消费者渐行渐远。如今,各类新潮的美妆店铺崛起,以调色师、WOW COLOUR 为代表的新式美妆集合店,更吸引年轻人,调色师以2887.5% 的商品交易总额复合年增长率加大市场份额。想要吸引年轻化的消费者,屈臣氏还要多做创新式动作。

屈臣氏的门店扩张与化妆品的零售渠道电商占比重“相悖”,众多品牌开设线上旗舰店,屈臣氏作为渠道方,品牌方对其依赖不再。屈臣氏有了危机意识之后,着手线上私域流量池的搭建,推出了闪电购,上线了美团外卖、饿了么、京东到家等线上平台,开发了屈臣氏云店小程序。线上引流线下提货,但目前而言,并无太大成效。

镜面商业认为,屈臣氏作为零售帝国,想要拥抱年轻人要以年轻的消费趋势出发,获得年轻人的青睐。在新式美妆集合店的包围之下,屈臣氏艰难转型,急需创新式新产品带动品牌创新。美妆零售市场竞争激烈,年轻化需要时间,屈臣氏还能再翻身吗?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